cover_image

诗与远方 | 不必远方

山东文旅集团
2024年04月11日 09:55
图片

编者按:山海之间皆是诗,山东文旅的美,美在山东文旅人把诗写在大地上、把画画在山水间、把歌唱在山乡里。文学遇见文旅,是人与自然的对话,是时间与空间的诗意碰撞,是“万卷书”与“万里行”的深度融合。前期,山东文旅集团联合山东文学杂志开展“诗与远方·文学遇见文旅——作家走进山东文旅创作笔会暨文旅产业文化提升研讨会”,邀请国内知名作家走进山东文旅,亲身感受山东文旅的美。即日起,特开设“诗与远方”栏目,精选作家作品,以飨读者。

图片

图片


不必远方

陈谨之

俗话说得好:“十胖九懒。”

从有记忆开始,我就是一个典型的“懒人”,超级不喜欢运动,总是寻找各种借口来逃避户外活动。

记得在部队训练时,跳了一上午,也没有够着单杠,连长气得跺脚,说我是世界上最笨的兵。然而,有一个地方却让我打破了这个习惯,那就是沂山。

起初,我对沂山并没有太多的了解,一直认为沂山是临沂的山。

多亏了这次山东文旅集团和《山东文学》组织的采风活动,让我第一次登上了沂山,那美丽的山水、葱郁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,让我心生感叹。

大禹分天下九州,各州皆有名山为镇,沂山为古青州镇山,最高海拔1032米,素有“东泰山”之美称,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,古称“海岳”。

沂山山体蜿蜒,气势磅礴,曲径通幽,钟灵毓秀,具有南险、北奇、东秀、西幽之特点,为汶、弥、沂、沭四水发源地。

沂山有玉皇顶、扁崮、花枝台、歪头崮、天池、探海石、巨源涧、百丈崖瀑布等,境内植物种类繁多,山岳型景观、水文景观、人文景观相映成辉。

沂山之美,在之于山水;沂山之韵,在之于云海。

沂山的山水交融是其最大的特色。山峦起伏,绿树成荫,溪流潺潺,瀑布飞泻,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。我在溪边漫步,听着潺潺的水声,感受着清新的空气,让思绪随着溪水流淌。在瀑布下沐浴,感受着水珠打在脸上的清凉,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。

沂山的生物多样性也让我着迷。四季花卉争奇斗艳,动植物资源丰富,是生物学家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宝库。我在林间漫步,看着五彩斑斓的花朵,听着鸟儿的歌唱,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。

在秋日的光影里,沂山愈发光彩夺目,宛若一幅自然天成的绝美画卷。这位画师,不是别人,正是大自然本身。它以自己独特的浓墨重彩,将秋日的沂山描绘得如此绚丽,动人心魄,引得无数人前来一探究竟,感受这无限的魅力。

那些五彩斑斓的叶子,有的挂在枝头,有的随风在空中舞动,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展现出自己飘逸的灵性。每当风吹过,它们便随风轻轻起舞,仿佛在向你诉说着飞翔的歌,引领你一同进入那欢快的旋律。

秋天的登高,红叶漫山遍野。秋叶用她那最华丽的人生色彩,把沂山的山顶装点得如诗如画。那些峰峦叠嶂,有的镶着黄色,有的嵌着红色,而那些殿宇,在朱红色的映衬下,更显得碧绿如玉。

瑰丽的沂山,在云海的变幻中若隐若现,宛如人间仙境。那无边的秋色,充满了诗情画意,仿佛是一首永不停歇的诗,一幅永远描绘不完的画。

翠绿的壑谷,红色的悬崖,构成了千丈的画卷,而那白云和红叶,则像是一首流动的诗,一条充满诗意的溪流。

没想到,一个原本不爱动的人,却迷恋上了沂山之美。在这里,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,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放松。我开始明白,有时候,我们需要放下“臃肿”的生活,九九归一,暂时清空大脑的“存储”,孩童般的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,去寻找心灵的归宿。

在沂山,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,也找到了生活的真谛。从此,我不再是一个不爱动的人,而是一个热爱大自然、热爱生活的人。

沂山,让我改变了生活方式,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。

登上山顶,我看到了那片广阔的天地,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美,仿佛是上帝的画卷,令人陶醉。天空中飘着几朵洁白的云朵,仿佛是天使的羽毛,轻轻地飘荡在空中,让人陶醉。

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登山方式。我不再追求速度和高度,而是注重享受过程。我开始欣赏沿途的风景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。

我在休息的时候,与朋友们分享彼此的快乐,享受那种团队合作的感觉。我发现,即使身体变得臃肿,我依然能够从登山中获得快乐。我明白,身体的臃肿是正常的生理变化,我不能因为这一点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活动。我开始接受自己的身体状况,并且努力克服心理上的障碍。我相信,只要我坚持,我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登山方式,重新找回那份热情。

巍巍沂蒙山,绵延齐鲁之间。

陈毅元帅曾动情地说“忘不了沂蒙人”。这里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,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,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。

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,革命战争年代,沂水县曾有3万余人参军参战,40余万人次民工、民兵支前,3409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……革命遗迹遍布沂水县,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。

沂山,这座隐匿于鲁南大地的绿色宝库,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,诠释着自然的壮丽与和谐。她的美,既有北国山川的雄浑,又不失南国景色的柔美;既有峰峦叠嶂的壮观,又兼有清泉涓涓的细腻。

春华秋实,四季轮回。

在沂山,每一石、每一水、每一树,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又永恒的故事。因为,这里不仅有山水的妖娆,还有历史的苍茫与悲鸣。

东镇庙坐落在沂山九龙口凤凰岭的前怀,庙前是缓缓流淌的汶河,庙内供奉的主神是“东镇沂山之神”,为道教神府。

东镇庙就像一部历史文化典籍,只要你一踏进它的庙门就会立刻被汉柏、唐槐上散发的那种古朴的气息所感染。

庙西北方有一棵唐槐,据光绪《临朐县志》记载,东镇庙原有古唐槐三棵,毁于震风凌雨、櫵童牧子不复可寻。传世的唐槐,仅存此株,物以稀为贵,古唐槐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,仿佛正在向世人诉说着人间那久远的沧桑故事。

唐槐历经九朝事,笑看红尘浮云烟。千载寒暑历风雨,数次劫难志犹坚。上枯下荣度春秋,内朽外坚显壮观。经专家考证唐槐为唐中宗嗣圣之年(684年),唐代工部尚书尹思贞祭沂山所植,距今1300余年,经测量槐树高16.5米,胸围3.78米,冠幅东西16米,南北17米,唐槐老干新枝,虬枝盘曲,巍巍壮观。

东镇庙和泰山岱庙的功用一样,集聚了沂山悠久的镇山文化。沂山祭祀文化的历史可上溯到远古的炎黄时代,轩辕黄帝所封的“东泰山”,就是今天的沂山。有确切记载祭祀沂山的第一位皇帝是汉武帝,西汉太初三年汉武帝亲至沂山,在沂山玉皇顶留下了“泰山祠”。

山是风骨,水为灵韵,与山川对话,与天籁共鸣。当你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来沂蒙山吧!去拥抱最纯粹干净的时光,遇见最真实的自己。

有人说,最美的风景总在未知的地方。所以大家跋山涉水、辗转旅途,只为见到最向往的那片风景。

当你来到沂山,来一次山与水的邂逅,才发现,原来最美的风景其实就在身旁。“高山流水意,最抚凡人心。”

“世界之大,我却不知折其或远。”

沂山之美,我恰好有空,我恰好来了,我恰好遇见了沂山的岁月静好。这是一个醉人的巧合,也是一个醉人的开始。

在沂山,我开始了新的旅程,我开始了新的生活。

山水无言,向往不止;静安由心,天马行空!

山高水长,天涯不远,沂山再见,后会有期!

(来源:山东文学)


//////////

图片

图片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山东文旅集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